首页 > 北戴河旅游 > 旅游资讯 > 记者走访武广高铁:高铁引爆株洲“旅游升温战”
记者走访武广高铁:高铁引爆株洲“旅游升温战”
https://www.lvyouwang.org 添加时间:2011-08-03 10:18:40 来源:我游网 点击次数:

    多年来,株洲的旅游市场不温不火。高铁,不仅点燃了株洲旅游升温战的导火索,还使这座传统的工业名城实现华丽转身,找到了一条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之路。


◎“高铁元年”的一号文件


    2009年12月26日,武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。作为武汉与广州之间的一个地级市,株洲敏锐地嗅到了蕴藏其中的机遇。
    迎接机遇的意识被迅速变成行动。短短几天后,高速列车的铁轮驶进2010年,株洲市委、市政府的年度“一号文件”也应运而生。文件的内容是提出打响“三大”战役,包括旅游升温、城市提质和园区攻坚。“实施旅游升温战,就是抢抓机遇,吸引更多的人到株洲旅游、安家、投资兴业;就是关注民生,让株洲百姓拥有更优雅更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。”动员大会上,市委书记陈君文的话语铿锵有力、态度坚决,“三年内,把株洲建成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!接待游客人数翻一番,旅游收入翻一番。”
    作为解放初国家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基地之一,株洲造出了第一台航空发动机、第一台电力机车、第一块硬质合金……新中国工业史上的100多个“第一”在这里诞生。时至今日,株洲仍是我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和电力机车科研制造基地。
    无疑,株洲是一座名城。但株洲的名气,更多的是充满了工业味道。而工业城市的“特点”,大多与污染如影随形。
    株洲的过去亦是如此。环境问题,曾成为株洲无法释怀的心头之痛。在2003年和2004年,这种“痛”到达顶峰,连年被戴上“全国十大污染城市”的黑帽子。
    一座工业名城为何要将旅游作为一场事关全局的战役来打?这座城市是否会在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战场上折戟而逃?发展旅游,又体现了这座城市决策者怎样的现实考量和战略远见?一时间,人们议论纷纷,对于将“旅游升温”提升到“战略高度”大吃一惊。“严峻的现实,使株洲不得不在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上寻找平衡,寻找一条更加科学的转调之路,这是一个事关民生的大战役。”株洲市旅游局副调研员刘中新告诉本报特派记者,“再说,旅游也是一坐城市外部形象的晴雨表和金名片,旅游业的发展,必然会促进商贸、拉动就业,提升城市知名度,带来新的战略投资。”
    高铁,引爆了株洲旅游升温这场大战役。


◎“四字”资源带来底气


     株洲的“旅游升温战”绝非心血来潮。
    “株洲虽然具有浓厚的工业色彩,但是也有优质的旅游资源,并且许多资源是别人没有的,比如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的灵寝就位于株洲。”刘中新将株洲的旅游资源归纳为“古、绿、红、蓝”四个字。
    古:株洲不仅有“华夏第一陵”之称的炎帝陵,同时还拥有新石器时代的“磨山文化”遗址、西汉时期的茶王城遗址等景点景观,仅文物古迹就达1600处。绿: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氧离子含量为亚洲之最,海拔2122米的神农峰被誉为湖南第一高峰,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内分布着560公顷的国家一级珍稀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群落。红:株洲市的炎陵、茶陵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区,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工农兵红色政权旧址、毛泽东与朱德首次会面旧址、毛泽东第一次主持连队建党旧址等,构成了株洲红色文化的长廊。蓝: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“红官窑”、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华专家楼、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南车株机等,无不闪烁着工业的辉煌与蓝图。
    不必走遍每一个景区景点,对于株洲旅游资源的分量与开发潜力,人们在市区便能强烈感受到。记者看到,位于市中心的炎帝广场,有成群的旅游者专门赶来瞻仰先祖和祈福;芦淞服饰大市场,不仅成为中南五省服饰集散中心,还吸引着大批游客的脚步;水流平缓的湘江穿越市区,在长达10公里的沿江景观带,核心部件产于株洲的包括高铁在内的三代火车机车实体被集中展示,这里是市民休闲去处,更是游人近距离感受火车头精神的绝佳场所……
    同时,作为发展旅游的必备条件,株洲交通条件得天独厚。株洲地处华南中心,是京广、浙赣、湘黔三条铁路干线和106国道、320国道以及京珠高速公路和上瑞高速公路交汇处,新建成的长株高速使株洲到长沙机场仅有20分钟车程,岳汝高速、炎睦高速和沪昆高铁等正在加紧建设。如今,武广高铁穿城而过,到武汉或广州仅需一两个小时,外地游客到株洲“走走看看”,变得异常方便。
    打好“旅游升温战”,株洲底气十足。


◎“战役”怎么打


    旅游升温战的战略战术,考验着株洲的胆魄与智慧。
    人们看到,作为工业名城的株洲,“一号文件”出台后,政府专门成立了高规格的旅游升温战役办公室、组建了旅游智囊团,各种精彩的旅游活动也连接不断。
    本报特派记者在株洲采访时了解到,作为旅游升温战的延续,2011年“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”即将在株洲开幕。争取到了省级节会的承办权,株洲市在旅游宣传上早已做足了文章,湖南各地的电视、报刊、网络等媒体,“株洲旅游”可谓铺天盖地;在武广高铁沿线的粤、湘、鄂三省的每一个城市,株洲几乎都举办了专场旅游推介会,并与沿线各地结为旅游合作城市,通过市场共拓、客源互送等方式,开辟了战略合作格局;不只在地面上用尽了招数,高铁列车上的免费报刊读物,也出现了大量株洲旅游的文章、图片……
    特色旅游活动给株洲带来了丰厚的回报。其中,一个“穿越荷塘快乐田园大冲关”活动,就在短时间内给仙庾岭风景区带来游客15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2000万元。
    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,离不开政府主导和精心运作。认识到了这一点,株洲进而在旅游项目建设上铆足了劲。“总投资150亿元的湖南省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项目,是株洲市旅游发展史上投资额度最大的项目,其第一个主题公园,如今已经建成并接待游客。”株洲市商务局唐旻斐科长告诉本报特派记者,这个占地500公顷的大项全部建成后,预计每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,将会带动株洲旅游休闲、酒店、地产等相关产业大发展。
    记者还从株洲市规划展览馆获悉,2010年以来,株洲城建史也翻开重要一页,华强基地、神农城、湘江风光带、职教城等四大“百亿工程”同时动工,并且四大工程无一不与旅游紧密相关。


◎工业城市实现绿色转身


    进入高铁时代,旅游被作为发展战略提出之后,株洲去年接待游客1300万人次,同比增长35%;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2亿元,同比增长38%,增长幅度之大,备受业界瞩目。今年上半年,成就继续跃升,仅接待旅游专列就达8趟次,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815万人次。
    旅游升温战创造的“株洲奇迹”,使这座城市快速抹去了脸上“尘垢”。眼下的株洲已今非昔比,不再只有钢铁的交响,还增加了悦耳的鸟语、扑鼻的花香,以及荡漾在每个角落里的欢歌笑语。于是,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等桂冠,先后落户于此。
    今年5月6日,株洲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正式启用。记者在株洲街头看到,人流集中的路段、十字路口,随处可见一排排外观时尚的公共自行车,这些便捷的交通工具正成为受人瞩目的城市焦点,低碳出行使这座年轻的旅游城市呈现一大亮点。来自广州的游客任先生夫妇凭身份证各自办了一张租赁卡,兴奋地向记者讲解:“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,都可以办的,三小时之内免费骑,可以异地归还,我们骑着去转转株洲,比打出租车方便,株洲这个地方真是太超前了。”
    光环照耀下的株洲,旅游升温战还在向纵深推进。记者采访前,酒埠江成功创建国家4A景区、芦淞服饰城成功创建国家3A购物旅游区,《株洲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》、《株洲市旅游品牌营销规划》、《株洲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》等一系列文件,全部新鲜出炉,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规划正在编修,炎帝陵创建国家5A景区、神农谷创建国家4A景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。
    被高铁引爆的旅游升温战,使株洲找到了发展的绿色坐标,也激发了一座工业名城“转方式、调结构、求发展”的不竭动力。人们有理由相信,一个具有独特影响力的知名旅游目的地,即将在华南大地上崛起。
    □执笔记者 马宝涛 特派记者 陈鹏 潘晓泉
 

(发布于:北戴河旅游网)  【回到顶部】 【返回上页】 【关闭窗口
相关资讯
无相关信息